着“要变天了”。
是啊,天晴了。
天亮的一早,宫里便来了人报信,请母亲即刻入宫。幼臣知道,母亲虽是朝廷命妇,可无诏还是不能私自入宫的,想来宫中是有要事。
宫里来的那人不停催促着,不等母亲吩咐管家什么,便拉着母亲和幼臣上了马车,往皇宫去了。
大雪纷飞,很快,宫里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。安定四年,皇帝突然病逝,未留有一子半女。
朝堂上下皆乱了分寸,徐家老爷为首辅宰相,早早就入了宫。为选定下一任皇帝,太后亲自召众大臣入宫议事,这一商议便是整整两日。
明圣殿的老臣们各个是开国元老、国家勋贵,此刻却因立储之事,在殿前争个不休。
“成王礼贤下士,这些年他治下的梁州,百姓安居乐业,农商皆得到了大力发展。是皇帝的不二人选!”
“依我看,还是庆王登基的为好!陛下还在世时,就曾说庆王有瑾瑜之风。庆王殿下虽远在冀州,却仍多次回京探望太后,孝心可嘉!”
“好了!裴爱卿,陆爱卿!皇帝尸骨未寒,你们不想想怎么安邦定国,在这里争扰不休。”武太后面露愁色,随后便转向徐首辅说道,“徐首辅,你怎么看?”
徐鸿面色不改,仍是正色,答道:“依臣看,成王和庆王固然德行兼备,有治世理国之才,却难为一国之君。”
此言一出,堂下一片唏嘘。
太后却舒缓了眉间,起身问道:“爱卿此言为何?”
“臣认为,二位王爷皆是先帝的兄弟。若是选了其中任何一位,都会叫另一位心存不满,况且于礼不合。”
“那你有何人选?”
“成王世子,萧承瑾。”只见徐鸿抬头望了望太后的脸色,接着说道:“世子殿下是先帝子侄辈的唯一一人,便把他过继在先帝名下,往后登基便称先帝为父,也算是仰承天恩。”
那陆尚书一听心下便觉出了不对劲来,于是便冒死相承,“太后,国不可一日无君。如今庆王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,不日便会抵达长安。世子殿下年龄尚小,怎能担当起大统呢?臣恳请太后三思啊。”
“好了,陆尚书。哀家知道你是为我大周好。但徐鸿,哀家看你是老糊涂了,如此巴结成王一党,难不成有结党营私之嫌?”
太后震怒,一众老臣纷纷下跪。
“太后,成王世子继承大统乃是上上策。当年高祖相托,请臣为首辅,辅国家事,臣愿以死明志。”唯有徐鸿不卑不亢,梗着脖子开口道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